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靖难之役在河间

靖难之役在河间

关键词:靖难之役  河间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河间百姓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sunjua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30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以后,为维护皇权统治,他认为“西北边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捍外患,其它则他王内地,用资夹辅焉。”因此,他先后分封了二十四个子侄为王,同时朱元璋的《皇明祖训》规定:一旦朝廷出现权臣擅权,诸王有移文中央索取权奸,甚至举兵“靖难除奸”的权力,也恰巧是这个祖训为以后的燕王采取军事行动,夺取政权埋下了伏笔。

  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闰五月,明太祖朱元璋病逝。皇太孙朱允炆即位,史称建文帝,并诏以明年为建文元年。

   六月,燕王自北平赴南京奔丧,朱允炆下诏止之。于是诸王皆不悦,流言煸切,闻于朝廷。而朱允炆即位后感到对他威胁最大的“诸王尊属,拥重兵,多不法”。此时他越发感到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。于是便与太常卿黄子澄、兵部尚书齐泰计议“削藩”。他同时认为威胁最大的是燕王朱棣。于是针对燕王采取了反制措施。十一月,以工部侍郎张昺署北平布政政使司事,谢贵、张信二人掌北平指挥使司,并授密旨“伺察燕事”。在此同时,朱允炆采取了“剪燕手足”的办法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消废了“周、湘、齐、代、岷”等五个藩王,并大兵压境,企图以武办解决最强的对手——燕王。面对险要局面,燕王于建文元年(1399年)七月,根据《祖训》之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恶,则亲王训兵待命,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”的训语,首先杀死建文帝派来监视、节制他的谢贵、张信,以诛齐、黄之名,起兵北平,号其众曰“靖难之师”,打响了“靖难之役”。寻陷通州、蓟州(今天津蓟县),遵化、密云之守将皆以城降燕。复陷居庸关、怀来。怀来即克,山后诸州皆不守。建文帝其亲家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,率师北伐。

   八月,耿炳文次真定,分营滹沱河南北。都督徐凯军河间,潘忠、杨松驻鄚州(今任丘北),先锋九千人驻雄县。时值中秋,不设备,为燕王所袭,九千人皆战死。潘忠杨松来援,俱被执。鄚州陷。燕王与耿炳文战于滹沱河,炳文兵败。建文帝拜李景隆为大将军,代炳文。

   九月,李景隆调各路军马,并收集耿炳文余兵,合兵五十万,进驻河间。进围北平。朱棣反围城,这样双方在河间至德州一带拉锯式的大战,最终建文帝的政府军败,燕王朱棣的靖难军获胜。这次战争投入的兵力之多、持续的时间之长这河间历史之最,给河间一带的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。据有关志书记载:“境内几无子遗”。

  河间为畿南重地,地处北京至南京的通衢要地,军事地位十分重要。“靖难之役”南征,河间当为首当其冲。由于经过几千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教育,使“忠君”思想在广大人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,为广大人民群众的“正统”思想。而这次明廷政权的争斗,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恰恰认为是“忠君”与“反叛”两个概念的抉择,所以燕王起兵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是理所当然的。正是因为燕王深知这次战争的残酷和艰难,所以燕王朱棣进行了残酷的屠城杀戮,“畿南之民多起兵抗燕军者,燕军恨之,遂赤其地,至今犹呼‘燕王扫北’。”

   也正是这次战争的屠城和杀戳,才造成了明代移民的史实。明初河间府的地理形胜为“东负沧海,西通燕赵,南接齐鲁,北掠神京”,即为边关门户,又为水陆要冲,这又造成了明王朝急于移民于此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